SKF轴承:轴承钢热处理中金相组织的相关知识。
百赞传动(轴承公司)是SKF轴承厂在设立的现货销售窗口,专营SKF品牌轴承,面向全国发货,现有库存5000万元左右,涵盖轴承全系轴承,具有很强的现货供应能力。
轴承钢热处理中金相组织的相关知识:
马氏体:正常情况下,GCr15的淬火温度为840℃左右,一般不超过850℃.GCr15SiMn的淬火温度为820℃左右,一般不超过835℃.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造成马氏体的过热或欠热。
标准规定马氏体1—5级合格(微型零件1—3级)。加严为1—4级对于壁厚小(一般6-7mm以下)的产品可以1—3级。马氏体粗细主要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有关。
贝氏体:贝氏体等温淬火一般使用的材料为GCr15和GCr18Mo,GCr15钢加工的零件有效厚度多是控制在30mm内,GCr18Mo可以扩展到65mm
加热温度:不论是GCr15还是GCr18Mo,温度多865℃~890℃
等温温度:不论是GCr15还是GCr18Mo,其Ms点一般为225℃,等温温度常用235-245℃。
保温时间:一般不应小于4小时按JB/T1255标准评定1-3级合格,贝氏体主要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,等温温度及时间有关
屈氏体:屈氏体是在加热或淬火时产生的非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,不希望它存在。标准中规定有效壁厚不大于12mm,心部不大于1—2级;大于12mm时,表面3mm外心部不控制,表面3mm内允许少量屈氏体屈氏体的产生主要是冷却不良或加热不足产生,主要是冷却不良的原因:油淬火一般心部不出现屈氏体有效壁厚为8mm左右,盐淬火一般心部不出现屈氏体有效壁厚为15mm左右,加强介质流动、提高淬火温度、增加零件间或零件与工装的间隙、盐中加水等都能减少屈氏体的产生,有时能发现表面有屈氏体,而心部没有,一般是介质中含水量太多造成的
残余奥氏体:残余奥氏体是马氏体转变不完全性造成的,适量的残余奥氏体对零件的寿命有利。
一般淬回火有7—10%
深冷处理后会有4%左右
冷水处理后5—8%
特殊要求时可以达到15—30%
一般有减少奥氏体要求的,要增加冷水处理(线上装冷冻机),温度越低,残奥就越少
减少在淬火介质中的停留时间,也会减少残奥。残余奥氏体要求低于5%以下的,要采用深冷处理(-70℃—-90℃)。